陈婧:中国经济乍暖还寒

内部隐忧未解,外部逆风不减,中国经济还在乍暖还寒阶段。

中国经济今年第一季迎来“开门红”,打破外界的悲观预期。但随之而来的疑问,是这样的强劲表现能持续多久?
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二(4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第一季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这不仅高于去年第四季的5.2%,更远超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投行,以及路透社和彭博社调查分析师的预测,为实现5%左右的全年增长目标开了个好头。
不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星期二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仍维持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4.6%的预测,并警告若北京不采取果断行动遏制房地产危机,中国经济复苏可能步履蹒跚。

 

超预期的经济数据,也未能抵消上周出台的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对中国股市的冲击,从侧面反映市场对当前经济前景信心依然偏弱。
对于期待中国经济复苏的投资者,第一季经济数据不乏令人振奋的亮点,但也埋藏日后发展的隐忧;从表现最好的制造业到最差的房地产,都是如此。
开年来经济增长的最大支撑,莫过于强劲复苏的制造业。第一季制造业投资同比上扬9.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上扬6.1%。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五个月收缩后,也在3月重回扩张区间,并创下一年来新高。
第一季货物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9%,较去年四季度的0.8%显著加快。占出口总额比重近六成的机电产品,第一季出口增长6.8%,其中汽车出口大涨21.7%。
上述数据说明,中国决策层通过扶持制造业带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初见成效,但这也引发外界对中国产能过剩的担忧。衡量产能是否过剩的重要指标:工业产能利用率在第一季回落至73.6%;剔除冠病疫情暴发的2020年第一季,该数据已降至2016年时的水平。其中降幅最大的正是汽车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同比下降7.1个百分点。
美国和欧洲正采取行动抵制电动车、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等中国新能源产品,巴西、印度和墨西哥等新兴经济体也对中国的钢铁和陶瓷等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全球大选年里的地缘政治不确定因素,是悬在中国出口上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原文链接
VOA|台湾国安人士警告:立委访中恐成对岸渗透新破口
公园新玩法,大爷身上挂大妈